新唐人藝海漫游(第一百二十九集)

「瓷金風華」歐洲名窯瓷器展( 下集)

人氣 18
標籤:

【大紀元4月29日訊】從1709年就研發出瓷器制造的麥森,歐洲最古老的德國名窯,如今依然屹立不搖,除了傳統瓷器皿之外,這些活潑生動的人偶系列,詳實的紀錄著當時的优雅生活,一個個都充滿故事情節,相當引人入胜。

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

這個珠寶箱价值三千万,因為它都是純手工做出來的,所以非常非常的細致,你會發現它真的是金光閃閃,這是我們這次最有价值的一件作品,它的手工真是非常非常細致。很多展品都說它很貴很貴,其實不是我們一直要強調它貴,你要注意看它的手工,它的畫法,它的作法,其實真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,因為它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詳細,非常仔細的去制作出來,我覺得這是真正的精神所在,我們必須要去學習的。

這邊就講到哥本哈根,這就屬於丹麥了。我們所謂丹麥之花要回溯到歷史上來講,早期丹麥皇室是為了要贈送俄國女皇凱薩琳大帝一份禮物,當時他們社會有出一本植物的百科全書,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所有的植物都畫在那個百科全書里面,丹麥之花就是根据那本植物的百科全書把很多植物繪畫在上面,制作出這一系列作品送給俄女皇凱薩琳大帝。在還沒有完成之前凱薩琳女皇就去世了,所以目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丹麥之花總共有兩套,一套就是保存在瑞典皇宮,一套在英國女皇那邊,所以你會發現它每件作品所繪畫出來的花卉植物完完全全都不一樣,非常非常細致。

在小小的一件瓷器中,看得到的不只是它的精細,更可以看到當地的特有的美;不分古今,美好的作品絕不寂寞,它不但擁有皇家的珍愛,在這里,也同樣收集了很多激賞的眼光。

它為什麼可以得到瑞典和英國王室的厚愛呢?看到這些作品就會知道,這些開在瓷器上的不雕之花,彷佛可以讓我們聞得到花香,可以看得到丹麥原野的風情。

哥本哈根另外一件比較有名的作品就是唐草系列的作品。

為什麼叫唐草,以前貿易時代,中國輸送瓷器除了運用海運之外,有很多是經由穆斯蘭回教民族,從中國這邊買過去,輸送到那邊去,早期回民的發音轉化成丹麥語言是所謂唐草的意思,所以他們把這一系列藍藍的,有點像我們中國青花的東西,就把它取名叫唐草系列。

在滿眼都是珍貴瓷器的展場上,從十八世紀的德國、法國,一直到英國,我們看到歐洲瓷器史的發展,就如這些丹麥的瓷器,漸漸的從皇家風格,慢慢落實到生活的美學上來。

我們除了引進他們的技術、歷史之外,我們覺得我們自己的東西是不是也可以發展出類似像他們這樣子,我們中國也有中國的一些飲食文化對不對?其實很多競爭上,你要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,是我們自己要思考的問題。台灣市場其實是非常廣大的,有潛力的,他們會為了這個展,特地從英國來這邊,然后為了這個展會做一些,因為我們有開一系列的研討會,他們會來這邊,其實是有他的原因所在的,他們這些東西很精致的,這麼多人收藏,相對的我們自己本土本地是不是也可以開發這些東西,可以讓人家去收藏。這是另外一個思考問題。

藉由這一場展覽,我們可以看到「歌陶瓷博物館」的強烈企圖心,一來想要打開當地陶瓷業的視野,同時也讓國外的名窯瓷器場進一步了解台灣,而且也帶給民眾丰富多元的瓷器藝術的饗宴。

「瑋致活」瓷器到現在還是非常非常的有名,其實這一件是我們所謂的浮雕玉石,這件波特蘭瓶為什麼要介紹,其實真正的wedgewood他們的Mark,他們的 Logo商標,那個W上面其實有一個波特蘭瓶,其實瑋致活在英國的瓷器歷史上面,「瑋致活」瓷器是扮演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,因為它的創始人有很多的創舉,到目前為止都影響到陶瓷器一些發展。

早在1765年因為獲得英國夏洛特王后的青睞,而成為御用陶瓷家,從此奠定了名窯的地位,兩百多年來,「瑋致活」家族一直堅守著素雅精致的風格。

在雕塑的技法上,以浮雕的創作最難,因為它要在一個被限制的深度中,去表現三度空間的立體感;但是在他們的作品,悠然重現希腊神話中的主人翁,一點也沒有不自然的感覺。

這邊這個瓶子它有一個技法,我們看到這邊有一個sgraffito,中文的意思就是所謂的剔花,其實台灣也有一個技法,就是我們真正土的顏色是一個顏色,在那個土的上面上另外一層顏色的泥漿,上完之后,我可能畫一些圖案,把上面那層泥漿給去除掉,讓它原本土的顏色可以顯現出來,所以這件你看它技法,你會發現它這個花它是上兩層土,就是里面一層是白色,外面再上一層藍色的泥槳,上完之后我把藍色的去掉,讓它原本白色的土可以顯現出來,在邊旁畫一些點點點作裝飾,所以sgraffito其實是一個技法,我們把它運用在這上面。

在希腊、羅馬古陶的影響下,這些在看似簡單、素雅的線條中,看得到神話、看得到人文,更看得到他們對品質的堅持和自信。

這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吸引了很多人潮,不管是外行看熱鬧,或者是內行看門道,都可以不虛此行的滿載而歸。

大家對鶯歌的印象,都停留在可能是工厂,環境很臟亂或者是這是個很小的地方,城鎮等等。但是這几年來,整個鶯歌鎮都不一樣了。從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開始開館,鶯歌老街也是重新整建過之后,整個鶯歌,不只是陶瓷產業發展開來,包括它的觀光也跟著一起提升,整個當地的產值是非常有幫助。

走一趟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,就可以對陶瓷有一個基本認識,他們用圖示生動的介紹种种陶瓷的制作過程,希望人們不但可以認識陶,更進一步培養興趣或者參与其中;在他們的努力下,不但把博物館經營得朝气蓬勃,同時也帶動了鶯歌鎮,讓它蛻變成一個深具特色的美麗城鎮。

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成立主要有四個目的,第一個就希望研究發展台灣的傳統陶瓷,第二個能夠發揚台灣的當代陶瓷的藝術,第三個希望提升鶯歌在地的陶瓷產業,以及地方的形象,最后就是把我們台灣的陶藝帶到國際市場,進入國際的舞台上,希望博物館是最好的平台,把我們最好的陶藝呈現出來。

一方面維系著傳統,另一方面又創造新的時尚;在傳統的基石上,走出一條新路,或許這也正是這些名窯能夠歷久不衰的主因,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和借鏡。而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就像那些歐洲名窯一樣,也是持續為立足傳統,放眼時尚而努力,我們期許他們會越做越好,在未來,更能將台灣的陶瓷介紹給全世界。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相關新聞
「瓷金風華」歐洲名窯瓷器展(上集)
功夫·尋道——武術大師李有甫的故事
【細語人生】見證大法的神奇(14)
【細語人生】見證大法的神奇(13)
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,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
評論